劓刑是一种什么刑?-《活在战国:鬼谷子的局助读》
小说中,受过劓刑的赢虔是秦孝公的哥哥,谁竟然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割他的鼻子呢?他又是为什么会被割掉鼻子的呢?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在“商鞅变法”推行到第七个年头的时候,太子嬴驷顶风作案,不幸被商鞅抓到。太子迟早要做国君,如果施以肉刑,可能会导致缺鼻子少眼,这样还怎么做国君呢!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果不惩治,其他人不服。人心不服,意味着多年来实施的变法将付之东流。
面对这两难的局面,怎么办?既然不能拿太子开刀,那就拿太子的老师开刀吧!太子为什么会犯法?是做老师的没教好!
于是,商鞅判处太傅赢虔劓刑,判处太师公孙贾黥刑(在脸上刺字)。
可见,在当时给太子当老师是一种高危险职业!不但要保证自己不犯法,还要时刻督导学生以避免其误入法网。
事实上,劓刑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到了周代,劓刑与黥刑、刖刑(斩足)、宫刑、大辟(砍头)被正式定为“五刑”。周代规定,凡是违抗君命,破坏规章制度,违反治安条例,奸淫偷盗,打架斗殴,伤人身体,都要处以劓刑。
受过劓刑的人,因为面目可憎,大多会被派去镇守边关。有一些不愿镇守边关的人,会选择逃到蛮邦之地谋生。而赢虔受到劓刑后,则选择整日待在家中,闭门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