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实在忙不过来,就少去北营嘛-《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第(1/3)页

    对于王美人,和弟弟田蚡之间的赌约,长安朝堂内外,自然是无人知晓。

    但如果有人知道,那肯定会对王美人竖起大拇指,由衷的赞叹一句:夫人虽是女儿身,却也足称巾帼不让须眉!

    这当然不是因为次日常朝,周亚夫真的如王美人所说的那般,毫无征兆的跌下丞相之位。

    而是因为这一日的常朝,早在天还没亮、百官公卿还在宫门外等候时,便由内而外透着古怪。

    尤其是在宫门开启前,出现在周亚夫身旁的两道身影,让整个长安朝堂,都嗅到了一股莫名另人心季的味道······

    ·

    天子启新年四年,夏六月二十五。

    离朝议正式开始的卯时(早五点),还有小半个时辰;

    即便是开宫门迎百官入内,也还有几柱香的功夫。

    虽是炎炎夏日,却好在天还没亮,提前赶到宫外等候的公卿百官,也难得可以享受这片刻清凉。

    宫门之上,禁军武卒披坚执锐,昂首挺胸,默默等候着身后的未央宫,传出‘宣百官入宫’的命令;

    宫门之外,百官公卿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闲聊着、交谈着,再时不时和熟人拱手见礼,再互相问候一番。

    和过去每一次常朝日相比,今日,似乎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至少在那两道身影,在众人讳莫如深的目光注视下,朝最靠近宫门处的周亚夫走去之前,今天的一切,都和往日一般无二······

    “丞相安好。”

    低沉有力的一声轻呼,将恭候与宫门外的所有人的目光,都汇集在了丞相周亚夫周围;

    听闻身后传来的呼唤,本捧腹站在宫门外,面朝宫门‘闭目养神’的周亚夫,自也循声回过身。

    待看到出声那人,以及那人身旁的另一人,周亚夫本就绷着的脸,只瞬间再添一丝疏离。

    “晁内史;”

    “陶大夫。”

    见面前的晁错、陶青二人对自己拱手行礼,周亚夫也只得不情不愿的抬起手,敷衍的对二人回上一礼;

    正要回过身,再次面向宫门做‘绝世高手沉思’状,却见晁错莫名嘿笑一声,又抬手指了指身旁的陶青。

    “如果不是陶大夫托请,我是不会在朝议之前,来找丞相交谈的。”

    “毕竟朝野内外人尽皆知:周丞相大公无私,凡是朝中公卿百官,只要不登相府,便断难见到丞相当面。”

    “于情于理,都应该到相府寻丞相,而不是在这宫门之外,当着公卿百官的面;”

    “只是过去这段时日,陶大夫屡屡登门,却都没能在相府见到丞相。”

    “——据门房说,丞相上一次到相府办公,似乎已经是两个多月前的事了?”

    “呵······”

    “丞相忙于国事,竟忙的接连两个多月,都没能抽出空去趟相府;”

    “偏偏有些事,又非要丞相知情不可,陶大夫却根本见不到丞相,实在不知该当如何是好;”

    “这才托我这个厚颜无耻的人,找丞相当面问问······”

    带着温和的笑容,道出这番任谁都挑不出错的话,晁错不忘再腼腆一笑,望向周亚夫的目光,也稍带上了些许尴尬。

    而在周亚夫、陶青、晁错三人不远处,凡是离得不远的百官众人,则都纷纷竖起耳朵,羊装低头思考的模样,脚下却朝三人的方向小心挪出几步。

    ——早自太祖高皇帝立汉国祚之时,太尉一职不常设,只在必要时临时任命,就已经成为了汉家君臣的共识;

    在这个前提下,汉家的‘三公’,往往指的仅仅只有常设的其他两个位置,即丞相和御史大夫。

    至于内史,虽是九卿,却又掌握着‘全掌关中事务’的滔天权柄,甚至被坊间私下戏称为‘关内相’!

    虽然汉九卿之首,理论上仍是主掌礼教、祭祀的奉常,但论权柄和实际地位,如今汉室真正意义上的九卿之首,还当是内史无疑。

    而现在,在等候于宫门外的人群中,最靠前的位置,如今汉家仅有的两位三公——丞相周亚夫和御史大夫陶青,以及实际意义上的‘九卿之首’——内史晁错,似乎有些事要商谈?

    毫不夸张地说,这三人聚在一起,别说是朝臣百官了,就算是天子启见了,恐怕也得竖起耳朵听听:这仨人在聊些什么。

    对于逐渐朝自己缓慢汇集过来的百官,周亚夫倒是并不很在意;

    听闻晁错这一番夹枪带棒,隐隐在指责自己‘不在相府上班’的话,周亚夫也只漠然昂起头,豪不心虚的望向晁错。

    “我是武人出身,一向不习惯那些繁文缛节;”

    “需要由相府拍板的公务,晁内史和陶大夫,可以直接去找丞相长吏。”

    “实在需要我亲自经手,也可以送到府上,我闲暇时自会过目。”

    “——这些事,我早就向陛下禀奏过了,陛下也是同意了的。”

    “二位如果有意见,大可直接向陛下去提。”

    不顾百官公卿当面,言辞极为强硬的给出如是答复,周亚夫便自顾自回过身去,背对着百官公卿,包括晁错、陶青二人,继续朝着未央宫北宫门——司马门的方向‘闭目养神’起来。

    而在周亚夫身后,晁错却只与陶青稍一对视,便似笑非笑的低下头去,不再多言。

    “晁公······”

    “——不急~”

    “——朝议,还没开始呢······”

    ·

    “禀陛下;

    备盗贼都尉禀奏:去岁年初,吴楚七国之乱后,弘农郡东几县有流寇出没;

    至今年开春,弘农郡有半数县、乡地方,以流寇作乱之事上奏,请求朝堂调备盗贼都尉前去清剿。

    自春三月中旬至今,弘农郡已呈奏疏足有十七道,就连地方县令、尉,乃至乡三老,都曾有类似的奏疏呈上。

    只是相府至今没有行文送到,备盗贼都尉有心清剿流寇,也至今只能待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