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局》中,庞涓曾问孙膑倘若吴起对战其曾祖父孙武,孰将胜?孙膑答以孙武胜之,乃因孙武著有天下第一兵书。虽然这个理由不足以论证,倘若两人真要一决雌雄,结果又会如何呢? 两人都是不败将军,又是出于不同时代的人,如关公战秦琼,又似猛虎斗雄狮(一为森林之王,一为草原霸主,鹿死谁手孰难预料)。一个五战五捷破楚入郢,著《孙子兵法》留诸后世;一个赴魏走楚横扫列国,著有《吴起兵法》。因此,两人的决战,必受万众期待。笔者决定结合史料从提升军队凝聚力的能力及战术战略方面来进行分析。 但凡大国,军事实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军备以及军队的凝聚力。近代史上,拥有现代化装备的意大利军居然输给原始装备的埃塞俄比亚军;孟子游说齐宣王只要行他所谓的仁政,那即便让国民披步衣、削尖竹木为武器也能战胜身披重甲、执铁器的部队。由此可见,凝聚力比军备更重要。 稽古论今,提升军队凝聚力有四种方法。最强的是出于对主将的信任或某种信仰(宗教)而产生的凝聚力;其次是由于情势所迫,求生心切而形成的凝聚力,如韩信的背水一战,值此危急之时军队中即便有矛盾激烈至巴不得杀了对方的士兵们也会如手足般互济。再者便是出于利益的诱惑而产生的凝聚力,秦国的军功制、雇佣兵便是如此;最后一种是在强权下出于畏惧而产生的凝聚力,如傀儡师与傀儡,一旦在背后操纵军队的势力崩溃,军队也便作鸟兽散。 先来说说后两者的弊端。由利益而产生的凝聚力,若墙头草、见风使舵之人。《权力的游戏》中,小恶魔请求波隆来做他的代理骑士进行比武审判以求得性命,却因对手魔山的强大而被对方拒绝,这使得小恶魔万分沮丧。然而这也在情理之中,当初他自己也说过“若是哪天别人让你出卖我的话你当毫不犹豫地拒绝,因为我始终会以高于对方的俸禄来雇佣你”。因此波隆和他终是利益关系,大难临头各自飞罢了。由畏惧而产生的凝聚力则更不靠谱。牧野之战中,商军出于对纣王的畏惧而列阵对敌,虽在人数上占优,军备亦不逊于联军,却出于国都瘟疫及大势所去之下而纷纷倒戈向周。由利益而有的凝聚力,利令智昏;出于畏惧的凝聚力,面服心怨。一旦情势逆转或突发紧急情况,因利益及畏惧而产生的凝聚力必然比因情势所迫及信仰更易乱了分寸或投向较强的一方。 那么,孙武和吴起在提升军队凝聚力方面谁更强呢? 赏不均则无以立信,刑不严则无以立威。要想让军队对主将心悦诚服从而产生最强之凝聚力,赏罚必须公平合理。孙武被阖闾以妇人试才后,顺水推舟,不顾阖闾的再三哀求而将两个领头抗命的王妃斩首示众以立威。作为将领的两名王妃违抗主帅孙武军令,按律当斩。而胁从犯事的众宫女们隶属两名王妃所辖,是依令行事,故而无罪。由此可见,孙武治军公平合理,分工清晰,由其领兵,全军上下定会对其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强烈的信任而转化为一种空前的凝聚力。行赏方面,如他兵法上“得车十乘者,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如此,足见其赏罚分明! 吴起自有一套提升军队凝聚力的方式。他身先士卒,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待之若手足而无上下之别。有士兵伤口化脓肿起一大块,连军医都嫌恶心了,吴起竟屈身为其吸脓。凡此种种,相较之别的武将,全军上下必会出于对吴起的信任而同仇敌忾、誓死如归,即便重利诱惑及危难关头亦不动摇! 这样看来,在提升军队凝聚力方面,两人平分秋色。 接下来便是战略战术方面。首先,何谓战术、战略?简单来说,战术指某一场战争,战略则是相较于全局而言。一次大战前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在战术上勉强取得了胜利,但在战略上却是败了,原因何在?日本虽胜,却动了元气,军事实力的下降极大地动摇了其在当时的国际地位。因此在战后俄国不但不赔钱,不割地,还挑衅地讲了句“要打我们继续奉陪”。然而日本却无力再战,只得不了了之。自古及今,小国与大国间的战争,小国取得的胜利,往往在战略上是败的。 从哪里能看出孙武、吴起在战术战略上的高低呢?笔者试着从他们对战争胜利的态度方面来进行剖析。 《孙子兵法》上讲“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孙武认为胜利不值得夸耀,好比一耳聪目明之人对瞎子炫耀能看见日月,向聋子炫耀能听见雷鸣,任谁都会觉得丢人。战争胜利对孙武来讲,如同儿戏。 然而吴起则不同。他以赫赫战功来数落田文不配高居宰相之位,理应由自己担任。结果反被对方以治国方面(自己能领兵横扫列国是在国家综合实力强盛的前提之下)驳得哑口无言,自讨没趣。吴起之所以强调他的战功,那是他将战争胜利看作如同负千钧之重而至千里之外,认为诸如忍痛(不知道他是真痛还是彻底冷血)杀妻求将、屈身吸脓之类岂是尔等凡夫俗子所能为之? 一个将战争视若儿戏,一个不会将战争视作儿戏,却恃着赫赫战功而较功勋。因此在战术方面,孙武或会败给吴起。然而在战略方面,吴起始终难以占上风。 综上所述,孙武、吴起在提升军队凝聚力方面不分伯仲,战术战略方面孙武高于吴起。两人若真沙场交锋,许是会如小说中的孙庞斗志那样:孙膑胜得不易,庞涓虽败犹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