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涌现了大批的思想家,他们缔造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灿烂的“百家争鸣”,而百家争鸣的主战场就在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由齐国国君齐威王所创办,它是一家由官方出资创办却由私人主持的高等学府。学宫位于齐都临淄的稷门附近,稷门附近又叫“稷下”,所以就被称为“稷下学宫”。 齐威王为何要大力创办稷下学宫呢?众所周知,齐威王田因齐的先祖是因为篡取了姜氏的齐国而成为国君的。在看重血统的年代,古人特别讲究“名正言顺”,你田氏凭什么篡夺人家姜氏的政权?为了寻找政权的合法性,齐威王首先给自己寻找一个名气大的祖宗,很不幸,黄帝被他选中,就这么平白无故地多了个后人。然后,齐威王又大力推行老子学说。之所以选择老子学说,是因为老子与齐威王的祖先都是陈国人,并且齐威王的祖先还是陈国国君的后裔,因为逃难而躲到齐国的。 有了“黄老之学”,就可以替“田陈篡齐”的合法性进行辩护。此后,黄老之学就成顺理成章地成了稷下学宫的主体思想。 稷下学宫虽然推崇“黄老之学”,但却从来不排斥道家、儒家、法家、名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等学派。它主张学术自由,百家齐放,任何学派都可以来这里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时间,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贤士多如牛毛。他们在稷下学宫大谈国政,互相争辩,如此便出现了“百家争鸣”。 稷下学宫的老师称“先生”,学生称“学士”。政府对稷下学宫的先生们尊宠有加,不但给予爵位俸禄,还在通衢大道上为他们建造豪宅。 不过,学宫里的人并不参与处理国政,只负责谈论国事。在这里,所有人都拥有言论自由的权力,可以毫无禁忌地畅谈天下事而不受到责罚。 稷下学宫吸引了列国的贤人雅士,其中在此做过先生的有孟子、荀子、邹衍、淳于髡、鲁仲连、田骈、接子、慎到等学术明星,而被封为上大夫的就有七十六人。据说,稷下学宫人数最多的时候竟达七千余人。在此期间,有大批学术著作相继问世,其中包括《宋子》、《田子》、《捷子》等。 稷下学宫不但促进了天下的学术发展,还促进了齐国的繁荣昌盛。在当时,稷下学宫俨然已成为齐国的“政治咨询中心”,而学宫里的贤士们也成了齐王的“智囊团”,齐王曾多次向他们咨询国事、天下事,贤士们也都纷纷出谋划策,奔走列国替齐王处理外交事务。 在齐威王、齐宣王时期,稷下学宫在规模和学术成就上都达到了鼎盛时期,然而到了齐闵王时,齐闵王昏庸好战,导致齐国逐渐走向衰落。燕将乐毅曾在此期间攻破齐都临淄,齐国差点亡国。后来,齐将田单使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才收复被燕军占领的七十余城。齐国虽然复国,但从此一蹶不振,稷下学宫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尽管齐国试图重振稷下学宫,却是大势已去,难现昔日辉煌。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齐国灭亡,稷下学宫也随之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