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见丈母娘-《魔临》
第(2/3)页
太后也没任何怒意;
阿铭试吃结束后,
郑凡没碰面前的糕点,而是接过阿铭先前喝过的杯子,往里头倒茶,然后喝了一口,
赞叹道:
“好茶。”
“呵呵呵。”
太后捂着嘴,笑了起来。
“让您老人家见笑了。”
“没有没有,爷们儿在外头做事,自然得小心一些,你能这般谨慎踏实,老婆子我很替丽箐那丫头高兴。
爷们儿是家里女子的天,悔教夫婿觅封侯这话,也不是随意说说而已。
你且惜身,且注意,且小心,丫头的天,才能一直撑着。”
“是。”
太后双手叠于身前,道:
“廷山是我带大的。”
“让您伤心了。”
太后摇头,道;“生死于战场,往往更得看开,我不怪你,横竖手心手背的,都是肉,他活着,你不就没了么?”
“是。”
“老婆子我也不是来当什么说客的,因为老婆子我清楚,无论是你,还是皇帝,都不是能说服的主儿,更不会因老婆子我几句话就松动。
我呢,只是不想短了礼数。
虽然,较真来说,我也没那个脸去讲什么礼数不礼数的,真要是当年是我做主将丽箐许配给你的,这会儿在你面前,才好挺直个后背再说道你几句。
这亲戚,
这女婿,
摊开了说,是你有能为,有那个本事,到这里来将丽箐抢了出去。
抢亲的故事,老婆子我也是听说过不少的,什么豪门大族家的小姐和谁谁谁家穷小子私奔了,若干年后,那穷小子发达了,又牵着妻子的手回娘家看看,也算是衣锦还乡了。
可惜了,这故事在你身上不适用的。
你呢,是越来越起来了,这楚国呢,是越来越下去了。
这一战,具体什么战果我不晓得,但看他们惶惶不安的样子,老婆子我也能心里有数了,这大楚,怕是很难再翻身了。
都说这娘家得立起来,姑娘在夫家才能不受欺负,可偏偏这大楚越来越不行了,现如今,反倒是得贴着求着丽箐这点脸面,求那么一点点儿的香火情面子。”
“您说。”
“别的要求,老婆子我也不敢提的,就一条,您考虑考虑?”
“您客气了。”
“我们皇帝是个死性子,你是知道的。”
“是。”
“你也曾和皇帝见过相处过的,这我听皇帝说过,皇帝很赏识你。”
“很久以前的事了。”
“郑凡。”
“嗯。”
“你说,要是你败了,皇帝会杀你么?”太后问道。
“多半得是把我软禁起来。”郑凡这般回答;
就像是自己当年对待野人王那样。
“对你家人呢?你不止丽箐一个女人,也不止大妞一个孩子,你觉得,皇帝会如何对待,会……赶尽杀绝么?”
郑凡犹豫了一下,摇摇头,道:
“应该……不会。”
当年曾同乘一辆马车,再之后,作为对手,也曾多次对弈,虽是对手,但郑凡也无法否认,自己这位大舅哥在很多地方,其实和燕国先帝爷很像;
最起码,是有气度的。
“所以,老婆子求的是,哪天,你彻底赢了全局,那些不听话的,你该怎么料理就料理了,乖乖听话的呢,粮食要是有余,就赏他们一口气活,成不?”
“好。”
太后笑道:“这答应得可真爽快。”
“丈母娘吩咐的事儿,怎能不紧着心。”
最尖锐的燕楚对抗,你死我活时期,其实已经过去了,先帝时,大燕是输不起,一输就会崩盘的局面,所以上至朝廷下至军队,行事都透着一股子狠辣果决;
现在,不一样了。
这一次没有下令杀俘,同时以军功这种最直接的方式,杜绝下面去杀俘,本就是一种鲜明的政治风向表现。
日后真拿下楚国,郑凡也不会行什么大灭绝之策,分化拉拢为主,镇杀为辅才是治化之道。
燕国在晋地的治理上,已经有了极为成熟的经验模式。
太后心满意足了,示意自己想起身。
郑凡没动,
阿铭上前,搭手背。
太后撑着阿铭的手,站了起来,她到底不是那种腿脚都不利索的老太婆子。
太后走在前面,郑凡跟在旁边,阿铭挡在中间。
走到小台边缘位置,有风吹来,是有点冷的。
“我想丽箐了。”
“丽箐也一直很想您。”
“能让她回来看看么?”太后问道。
郑凡毫不犹豫地点头道:“可以。”
“大妞呢?”
“我们会带着大妞一起回来看您。”
出嫁的公主一个人回来省亲,这没问题。
从冷漠的角度出发,大楚公主的作用,其实在当年还只是平野伯的郑凡领着她入燕京接受先帝爷册封时,其实就已经用完了。
如今虽然还能继续以楚国公主和楚国驸马的身份影响更方便地对楚地实施怀柔之策,那也是建立在军事实力绝对强势的基础上的,不可能本末倒置。
公主回去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旧残余伪楚势力是否会对公主造成什么不测……
一是没这个价值,二是,其实无所谓的。
所以,熊丽箐回家看看自己的母亲,能很安全。
至于大妞,
郑凡是个女儿奴,想让自家闺女进去,这不可能。
除非,他也跟着一起,而他跟着一起的前提是,大燕的军队,已经开入了郢都开入了大楚皇城。
太后显然也明白这一点,
道;
“丽箐在信里常说你这个当爹的有多宠爱闺女,她是有福气的,大妞也是有福气的,真正的爷们儿,脾气只是在外头发,在家里喜欢发脾气的男人,往往上不得台面。”
“您今儿个夸我很多次了。”
“民间有个说法,叫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不是?
再者,大妞也给我写信送礼,这孩子,是个心灵的主儿,可惜,未曾一见我这外孙女。”
“您可以与我回晋东王府。”
太后闻言,笑骂道:“那这楚国的脸,可就彻底丢没喽,不成,不成。”
说到这里,
第(2/3)页